只剩不到40天 今年內地總票房能突破去年總票房成績么?
來源: 新京報 1483 收藏+0 loading... 關注+0 loading...
只剩不到40天了!要完成年初的2016年總票房600億的目標基本無望。截至11月13日,2016年內地總票房剛剛突破400億大關,11個月零13天的用時,相比去年突破400億大關只快了19天。經歷2015年票房猛增的“黃金時代”后,2016年整體電影市場進入了冷靜期,能否突破去年440.69億元的總票房成績都成為一個懸念。
至截稿前,根據藝恩電影智庫數據顯示,2016年已上映1413部電影,放映總場次達6567.3萬場,平均票價33.2元,合共砍下407億的總票房,距離600億還差了近200億,要在剩下37天內完成193億的票房累積,可以說,比登天還難。票房榜的前三名,依然是上半年的《美人魚》(33.92億)、《瘋狂動物城》(15.3億)、《魔獸》(14.73億)。即使打個折扣——500億目標也看起來很難實現。記者獨家專訪逾10位專家,保守估計2016年總票房能夠達到470億元,(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,未來1個半月估計能達58億),總體數字基本比去年440億成績略高一點,但此情況并不樂觀,電影市場走入名副其實的凜冽寒冬。
今年第一季度中國電影票房高達144.6億,其中以周星馳的《美人魚》拔得頭籌,單片累積超過34億票房,一度讓人看到中國電影市場高歌猛進的美好前景,業內喊出全年票房達600億的“殷切”目標。2015年北美電影票房為111億美元(約等于740億人民幣),有專業人士甚至唱響超越北美影市的決心。然而,這樣的信心并未持續太久,第二季度電影票房就開始回落,整個上半年市場報收246億元,同比增速僅為21%,為近五年來最低。再加上暑期檔和中秋檔、國慶檔票房增速持續減少,早在幾個月前就有專家表示全年600億目標如鏡花水月,實現500億目標都舉步維艱。
來看看剩下37天的大盤情況,記者粗略統計,從11月25日到12月31日將上映61部影片,比去年同一時段多了5部,按照去年12月的40億票房成績預測,總票房可能剛好達到450億左右。資深電影市場專家蔣勇分析道,從9月開始,單月票房較去年均連續下跌,被眾人寄予希望的11月“救市”表現也不樂觀,李安與馮小剛的電影票房成績并未成為預期中的“爆款”,能否重振大盤還要看剩下兩部引進片(《神奇動物在哪里》、《海洋奇緣》)給不給力。
縱觀即將上映的影片,目前看來,整個12月的上映影片較去年多了很多,但情況還不如去年,很難找到一部底氣十足、如去年《尋龍訣》那樣的“爆款”。另外,可能是為了不比去年總票房差,未來一個多月的影市多了不少進口電影,雖然對國產電影來說可能會面臨更大的壓力,但12月上旬的引進片都是目前全球口碑最好的,甚至還是“沖奧”熱門。至于其他同檔期的小片,專家認為它們會搶占一定排片空間,但很難產生太大的市場反響,大多都會淪為炮灰,蔣勇提到,“小片基本上可以豐富上映電影類型,但不少都是碰運氣,懷著僥幸心理來沖個理想中的票房?!?/span>
院線心聲
1 預測過于樂觀,沒營造出整體觀影氛圍
記者了解到,不少院線經理表示,今年影院難以完成去年的既定目標。北京華星UME副總經理劉暉表示,“之前的預測過于樂觀,所有影院都照著600億來估計今年的任務,結果太出乎人意料,增長幅度太小、和預算差距大?!睂τ诮酉聛淼囊粋€多月,北京紅星太平洋影院經理唐樂表示,“10月到12月上映影片不少,或許是前面幾個檔期頻頻遇冷,整體觀影情緒比較壓抑,難以調動觀眾熱情?!?/span>
2 12月影片上映太密集影響排片
面對接下來的60多部電影上映,唐樂表示具體還是根據影片情況來決定排片,目前從上映的陣容來看,很難有一部信心十足的“爆款”,“《神奇動物在哪里》的上映可能會持續到12月上旬;《你的名字》預售情況非常好,會以高排片來支持;《血戰鋼鋸嶺》、《薩利機長》雖然口碑好,但題材并不是大眾化的,排片多多少少會有限制;而《長城》與《羅曼蒂克消亡史》無論是演員陣容還是題材必定會照顧,比較看好的黑馬還是《擺渡人》?!彼岬绞フQ檔是一個最重要的檔期,但創造極大增幅的可能性并不大。劉暉則表示影片數目眾多扎堆上映很難“排得開”,大片與大片之間隔的時間太短,上映頻率太密集,也會造成電影難以有充足的檔期與時間累積票房。
3 院線競爭壓力大,沒有能炒熱度的影片
院線以及銀幕數的不斷增長,而票房增長率卻大量放緩,唐樂直言今年的整體占比下滑,院線面臨著更大的競爭壓力。另一方面,關鍵檔期沒有橫空出世“爆款”,是多數院線經理提到的重要原因,關鍵檔期的影片沒有給力,沒能炒出熱度,形成波浪式的觀影熱情?!八腥硕荚谄诖M快出現一部‘領軍片’,”眾多影片中沒有爆款的出現,從外片到國產片都表現冷淡,形成的固定模式就是影片多,沒有帶來潮流,沒有帶動熱情。
專家解析
原因1 電影本身與受眾關聯度低
今年的每個檔期基本都有扎堆的電影充斥銀幕,但不少影迷反映去看電影卻找不出來一部想看的,大量的爛片匆促上映換取的并不是穩定的票房,出現嚴重的“供過于求”,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教授宋維才表示,如今電影存在的嚴重問題是故事經不起考驗,制作水平沒有明顯提高。年初《美人魚》的超高票房成績給了整個市場很大迷惑作用,影市整體呈現出‘大躍進’的感覺。宋維才指出,電影本身與受眾關聯度不高也是一個問題,“關注觀眾當前的情緒、思想傾向,才能調動觀眾的觀影熱情。
原因2 票補潮減退和虛假票房減少
票補減少是業內普遍認為市場疲軟的一大原因,去年幾乎每天都有的9.9元看大片等觀影活動,大大刺激了國內票房的增長,而今年票補“退潮”以及偷票房等市場行為被歸管后,“去泡沫”化的市場呈現出的數據不再是一味猛漲。宋維才還提到,“這方面影片質量就很關鍵,若觀眾一開始激情性很高,配合票補后得不到對影片的滿足感,難以提起整體觀影熱情?!北本╇娪皩W院電影學系主任吳冠平表示,“電商不再利用票補方式瘋狂招攬觀眾進影院,就票價來說仍維持在理性觀眾可以承受的范圍內,但觀眾不再是有便宜的票價就進電影院湊熱鬧,對電影口碑看得更重?!?/span>
原因3 熱錢涌入,沒有全方位的理性考量
影業如雨后春筍般暴漲、電影數量一味猛增,但各大電影公司似乎都忘了用充足的時間去培育一部好影片,并未真正樹立起自己的特色,一味地搶一線演員、搶名導演、搶火熱的IP……蔣勇表示,“越來越多的電影公司都抓緊時間排兵布陣,而沒有一套成熟、有遠見的作品制作流程。影業、院線都瘋狂增長,對影片也沒有長期計劃,大制作影片或許能‘曇花一現’,更多既砸了錢又費了時間的影片只能淪為炮灰?!彼€提到,院線在排片上顯得沒有差異化,放映的影片基本沒有差別,不少影片都將目光放在爭奪排片率上,而沒有從自身質量反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