綜藝電影票房漸入窘境 制片人王征宇:嘗試要付出代價
來源: 搜狐娛樂 968 收藏+0 loading... 關注+0 loading...
[導讀]:用了幾乎一周時間,《極限挑戰》電影艱難破億。賣座的綜藝在產業鏈上要實現利益最大化而有了綜藝電影,綜藝電影從《爸爸去哪兒》將近7億的票房黑馬,到《奔跑吧兄弟》攬入超4億票房,《爸爸去哪兒2》止步2億,現在與《極限挑戰》同檔期的《舌尖上的新年》票房甚至不足200萬,一蟹不如一蟹,不復往日風光。 為什么同樣是熱門綜藝改編的大電影,《爸爸去哪兒2》、《舌尖上的新年》、《極限挑戰》等片的票房開始走明顯的下坡路?...
用了幾乎一周時間,《極限挑戰》電影艱難破億。賣座的綜藝在產業鏈上要實現利益最大化而有了綜藝電影,綜藝電影從《爸爸去哪兒》將近7億的票房黑馬,到《奔跑吧兄弟》攬入超4億票房,《爸爸去哪兒2》止步2億,現在與《極限挑戰》同檔期的《舌尖上的新年》票房甚至不足200萬,一蟹不如一蟹,不復往日風光。
為什么同樣是熱門綜藝改編的大電影,《爸爸去哪兒2》、《舌尖上的新年》、《極限挑戰》等片的票房開始走明顯的下坡路?正如《極限挑戰》電影編劇束煥在分享他的喜劇觀時談到的類型片天花板理論,電影類型的天花板就是某個電影類型最多只能達到這個票房,只有在突破這種天花板的基礎上才有可能成為電影“爆款”。那么,綜藝電影真正的天花板可能就只有7億,《爸爸去哪兒》是真人秀衍生電影中的“爆款”,市場趨于理性之后是《極限挑戰》現在的光景。
當我們在探討綜藝電影是不是走到頭的同時,《極限挑戰》票房不如預期也給從業者一個提醒,誠如束煥所說,“當所有的電影類型的天花板建立起來后,我們能夠在這個范圍內來探討我們的作品,或者來對一個作品預測,它直接關系到我們用什么樣的演員,投多少錢,什么樣的陣容,宣發需要多少錢?!?/span>
記者就此采訪了《極限挑戰》的電影制片人王征宇,從現在的票房來看,電影不能說回本。至于會不會有第二部電影,現在還沒有定論。
一個現象:綜藝電影票房一蟹不如一蟹
《極限挑戰》艱難破億《舌尖上的新年》不足200萬
綜藝電影的概念由2014年大年初一《爸爸去哪兒》同名大電影上映,并狂攬近7億票房而被廣泛討論。2015年1月底,另一檔現象級綜藝節目《奔跑吧兄弟》在第一季結束之后,就緊接著節目的話題熱度推出電影,即使面對好萊塢大片《霍比特人3》的夾擊,依然在上映1天半之后就輕松過億,最終票房定格在4.3億。
彼時業界對于綜藝電影詬病愈演愈烈,諸如“為什么要在電影院看一期電視節目”的聲音不絕于耳,馮小剛也曾公開炮轟綜藝電影影響惡劣,市場的風向開始發生變化。揚言笑奔10億的《爸爸去哪兒2》電影遭遇了票房疲軟,止步2億。另一部由王岳倫帶著第一季的“爸爸們”所執導的衍生作品《爸爸的假期》,連億元大關也沒邁過。而今年的《極限挑戰》上映6天堪堪過億,更有《舌尖上的新年》累計票房不足200萬。
究其原因:IP熱度本身有差異電影市場漸趨成熟
盲目追求“爆款”不可取分析電影類型的天花板更理智
從項目本身來看,雖然《極限挑戰》是2015年比較突出的一檔綜藝節目,但與《爸爸去哪兒》和《奔跑吧兄弟》剛出現時的影響力還是有一段距離。作為很大程度上的粉絲電影,《極限挑戰》在觀眾輻射范圍上還是與前者存在明顯差距,單從首日票房的比較就能有所印證,《爸爸去哪兒》大電影首日就逼近1億,《奔跑吧兄弟》則將近7000萬,《極限挑戰》是2900萬。
另一方面,電影市場在不斷成長,觀眾被多元化的豐富內容喂飽之后,對于在電影院里看綜藝節目的新鮮感在逐漸喪失,尤其是國產喜劇在2015年的進步有目共睹,《煎餅俠》、《港囧》、《唐人街探案》等在電影院里博君一樂的作品不在少數。在同檔期,除了《星球大戰7》之外,《極限挑戰》幾乎沒有太強勁的對手,對電影本身來說,它占據了一個觀眾沒得選的優勢,但在電影評分網站豆瓣網上,《極限挑戰》的評分是4.6(滿分10分),7850個評分網友里有將近40%的人給了1星,熱門短評里獲贊多的評價中,網友對其反感最厲害的點在于“電影還不如原本的節目有趣”。
市場的降溫顯而易見,制作方也見好就收?!栋职秩ツ膬骸吩谧隽藘刹看箅娪爸?,在綜藝節目本身的影響力有所下滑之后,第三季節目錄制之初就明確放聲,沒有第三部電影,而《奔跑吧兄弟》直到第三季收官也沒有傳出制作第二部電影的風聲。
電視是免費快餐,電影則是觀眾花錢需要看得物有所值。其實,《爸爸去哪兒》、《奔跑吧兄弟》、《極限挑戰》節目本身的模式都來自韓國,但韓國并沒有拍過爆款綜藝的電影。在《奔跑吧兄弟》電影中客串出演的韓國“跑男”金鐘國在接受采訪時就表示,幾年前韓國也曾說要拍《跑男》大電影,但最終沒能推進下去。究其原因,韓國電影市場相對成熟,影院每周都有大量優秀作品上映,綜藝電影的競爭力極其有限。
賣座的綜藝在產業鏈上要實現利益最大化而有了綜藝電影,現在的市場反應是,觀眾并沒有一部接一部的買賬。正如《極限挑戰》電影編劇束煥在分享他的喜劇觀時談到的類型片天花板理論——盲目追求“爆款”不可取,分析電影類型的天花板更理智?!半娪邦愋偷奶旎ò寰褪悄硞€電影類型最多只能達到這個票房,只有在突破這種天花板的基礎上才有可能成為電影‘爆款’?!蹦敲?,綜藝電影真正的天花板可能就只有7億,《爸爸去哪兒》因為檔期、從眾等因素成為“爆款”,市場趨于理性之后,就是《極限挑戰》現在的光景。
一種論調:綜藝電影走到頭了嗎?
《極限挑戰》回應:關鍵是自己好不好,嘗試要付出代價,綜藝電影有自己的空間
針對《極限挑戰》票房的衍生的又一輪對綜藝電影前景的探討,記者采訪了《極限挑戰》的制片人王征宇,回應票房不佳而引起的話題討論。
記者:票房一周過億,達到你們的預期了嗎?
王征宇:導演組上映前發過一個長微博,這是一個電影和綜藝之間的產品。以前的綜藝電影,相當于多拍一期節目,《極限挑戰》有完整邏輯,也有真人秀,對票房沒預期。這是一次冒險,也是一次考驗和提升,從這個角度做新的嘗試。
記者:電影不能讓所有人喜歡,你們之前對《極限挑戰》所面對的觀眾群的定位是什么,期待電影是一個多大的盤子?
王征宇:綜藝電影也是產品生態鏈上的一環,從產品經理的角度看,維度越多越好,作為回饋粉絲,能多看一期。走好玩的風格,年輕人能看。
記者:在電影院里遇到一家人一起看的,老人家說看不懂,不好笑,還不如在家看電視,年輕人本身是節目粉絲,就很喜歡。對于看不懂和沒笑的觀眾,你怎么看待?
王征宇:這是從電視搬過來的產品,年紀大的觀眾看得累,有點難理解,能夠笑笑就夠了。產品融合需要代價,如果有機會,希望以后做得更好。
記者:從品相上看,相對于《爸爸去哪兒》和《奔跑吧兄弟》電影只是真人秀本身的延伸,《極限挑戰》電影在真人秀中加入了劇情設計,請了束煥來做編劇,為什么會這樣來做?
王征宇:綜藝電影怎么做,導演會考慮很多,就是做一期節目來賺錢就會被罵,把完整劇情架構出來保全情節,損失的是熱度。套拍最方便,節目播完就上映,但我們沒有在節目結束之后馬上上映保持熱度,而是為了架構劇本,談演員檔期,組建電影團隊花了半年,開拍已經10月,這對票房是有影響,但為了能夠做出嘗試,才愿意損失熱度和票房。追求跟以前的有區別。
記者:《爸爸去哪兒3》不做大電影了,“跑男3”結束之后也沒有電影的計劃,跟《極限挑戰》同檔期的《舌尖上的新年》票房不足200萬。就有一種論調認為,綜藝電影走到頭了,你怎么看?
王征宇:綜藝電影都是IP電影,像《喜洋洋與灰太狼》、《名偵探柯南》等都是,無所謂說盡頭,是觀眾需求的問題。從IP與電影的融合來說,比如《十萬個冷笑話》那樣,如何把IP跟電影靠近,有個進化的過程。真正好的電影產品,是越來越完善,不僅僅看票房。
記者:《極限挑戰》第二季已經在籌備當中,還會有第二部電影嗎?
王征宇:現在還沒有定論。
記者:就《極限挑戰》現在的票房成績來看,電影賺錢了嗎?
王征宇:回本不能說,只能說延伸節目,完善盤子,賺錢不是一開始考慮的問題,打平吧。
記者:綜藝電影最初被認為是國產喜劇電影缺失的一種補償?!稑O限挑戰》這樣的票房成績,也有分析認為,是整個市場上優秀的喜劇作品越來越多,擠壓了綜藝電影的空間,你覺得是這樣嗎?
王征宇:無所謂其他產品壓縮市場,關鍵是自己好不好,正因為是嘗試,要付出代價,綜藝電影有自己的空間。
記者:以這次經驗為基礎,你認為未來綜藝電影的方向在哪里?
王征宇:有個成功的例子是《貧民窟的百萬富翁》,那是一個節目延伸的故事,還是向劇情片的路子進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