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電影行業政協委員在兩會期間都說了什么? 馮小剛、陳凱歌、張國立提案一覽
來源: 系統管理員 845 收藏+0 loading... 關注+0 loading...
[導讀]:在電影業臺前幕后的從業者們這些天的重點經歷都在“兩會”上,包括馮小剛、張國立陳凱歌,我們看下這些全國人大代表、政協委員們都對電影行業說了什么。 陳凱歌:電影學院教育要改、自制劇導演應該不是奔著藝術去的 “一個國家的電影藝術水平是國家的臉面,我們的夢想是在市場的發展下創造帶有中國文化印記的電影工業?!比珖f委員、導演陳凱歌說。 除此之外,他的另一個身份是上海大學電影學院院長,他認為現在...
陳凱歌:電影學院教育要改、自制劇導演應該不是奔著藝術去的
“一個國家的電影藝術水平是國家的臉面,我們的夢想是在市場的發展下創造帶有中國文化印記的電影工業?!比珖f委員、導演陳凱歌說。
除此之外,他的另一個身份是上海大學電影學院院長,他認為現在的影視教育存在著一些問題,“我們這一輩電影人是在父輩的扶植下成長起來的,現在也到了我們把經驗交給下一代的時候。電影最重要的是通過對生活的分解過濾得到細節,而缺少生活閱歷的青年人尚不具備這種能力?,F在的教育體制決定必須要從高中招生,青年人沒有任何社會經驗,沒有對電影的理解就進入電影學院,而且在進校前還沒有判斷能力的時候已經定了系,定了以后的職業方向?!?/span>
他希望在上海電影學院嘗試不預先分系,前兩年以大課為主,對電影進行全知教育,后兩年再逐漸進行分系教育。
昨日(3月9日),在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小組討論會間隙,針對記者提出網絡自制劇層出不窮的現狀,陳凱歌坦言,現在很多網絡自制劇“應該不是奔著藝術去的”。他不能確定網絡自制劇的創作者是不是有著導演夢的人,但是,就目前播出的網絡劇來看,水平和題材還需要提高。
馮小剛:很多劇組成員都是農民工、打算和成龍張國立建一個“影視版”藍翔技校
在全國政協委員、導演馮小剛看來,中國電影行業發展勢頭迅猛,但我國電影工業依舊薄弱,技術手段上、專業素質與好萊塢相比有差距,而且缺乏電影拍攝過程中一些專業的技術人才。
馮小剛表示,目前我國的影視專業院校中,只有演員、導演、編劇是受過專業訓練的,劇組中其他的工種大多數是農民工,沒有專業技能,都是熟人介紹,有的甚至整個村都出來干一個工種,“如果一個組要拍風花雪月,但劇組里大多數人都沒見過,怎么拍?一個沒有專門學習過的道具師,有些道具是他沒見過的,讓他陳設一個景,根本就做不出來。一個攝制組有100個人,其中90個人是沒有經過專門培訓的,他們依仗的無非是干得多了,有點經驗,但到了一個新攝制組的時候,他們做的經常是驢唇不對馬嘴,此時,劇組往往要擔負‘掃盲’工作?!?/span>
馮小剛掰著指頭給大家算了一筆賬,“中國電影一年有700部至800多部產量,單說照明這個工種,就意味著一年有七八百個劇組可以提供就業崗位,電視劇每年產量3萬集,按一部電視劇總共30集來算,這就是1000個攝制組,就意味著有1000個照明師的就業崗位,這還不算電視臺的攝制組。電影《《一九四二》攝制組800多人,算大組,按照一般劇組100人來算,除了表演、導演、編劇之外各工種這百十來號人,乘以一年近4000個攝制組,就是40萬人的就業崗位?!?/span>
馮小剛坦誠地說:“這20多年,我和張國立委員沒有再拿國家一分錢,而且給國家貢獻了大量的稅收,今年我們還要納稅幾千萬,我們給國家創造了財富,也積累了個人資本,因此我們打算回饋社會,我和成龍委員、張國立委員計劃在明年啟動一個影視技工學校,類似藍翔技工學校,借鑒其辦學模式,解決中國電影最基礎的問題,專門培養服裝、化妝、道具、照明等專業的人才,一是解決幾十萬人的就業問題,平時也給年輕人多提供學習一技之長的機會;二是培養電影攝制專業技工,提升中國的電影工業水平?!?/span>
張國立:因片子過審太累不拍了、引進海外真人秀會造成文化缺失
張國立先談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的“工匠精神”,“我覺得工匠精神,無非是熱愛本職工作,做好一件事,做精一件事,耐得住寂寞,不浮不躁?!?。談完“工匠”,張國立突然話鋒一轉,說了一句:“我不拍片了”。他說拍片特累,每一集都要審,都要過關,太難。
去年,張國立擔任電視綜藝真人秀《我看你有戲》的導師。隨后,在成龍參與投資下,他又執導四川衛視的《咱們穿越吧》綜藝節目。但張國立對于國內一些真人秀節目表示擔憂。他說這些節目都是從海外引進的,制作也是外面的,“如果都這么引進的話,過三四十年,孩子們文化的歸屬感都找不到了,一代人文化的缺失,三代人都扭轉不回來?!?/span>
胡玫:中國電影市場2017年或超美國、金融資本注入電影產業是趨勢
胡枚認為,中國的崛起要抓住電影這個媒介,但“我們不能一味的追求票房而失去下一代”。胡枚建議,面對農村、農民工要加大影片的免費放映力度;而面對城市受眾則要鼓勵金融資本介入。
她表示,創造了單片36.42億元票房的《《美人魚》后就是金融公司和制片方、發行公司聯手運作的結果,這種電影生產與金融資本的結合將成為電影產業趨勢,“靠資本來推動我國電影發展會成為一條值得推崇的新商業路線?!?/span>
張丕民:現在讓美國制片人改什么他們就改什么
全國政協委員、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原副局長張丕民接受了媒體的采訪,以下內容為采訪對話摘錄。
張丕民:現在中國電影市場的誘惑太大了,美國的制片人對這個市場高度重視并在投其所好。當年他們威脅過我們,我們讓他們修改片子,他們不改,一剪子都不動。因為他算了下,到你這來(片子引進到中國)票房也就不到1億,劃不來?,F在讓改什么改什么,這就是巨大的市場使我們有了話語權。
記者:你是認為不應該有過多限制創作者發揮想象力的政策?
張丕民:要讓他們有充分想象力,要給他們這樣的環境讓他們去想象?!渡胶=洝?、《封神榜》、《西游記》,我們的歷史上有過這么多豐富想象力的作品,到今天反而想象力弱化了。(想象)合理不合理,只要觀眾能理解,就是成功的作品。有人覺得主旋律作品就沒觀眾,不對,《《智取威虎山》到了8億票房,(主旋律拍攝)是有路子的。我們是不是應該釋放這樣一個信息,只要作品是正能量的,你可以充分釋放想象力,觀眾歡迎就是成功。